曾幾何時,那些斜挎著一只帆布背包,隨身帶著一本泛黃的、擠滿密密麻麻阿拉伯符號老式賬簿,走街串巷、挨家挨戶抄表員的身影開始從城市一角慢慢淡去。隨著智能電網逐漸發展,工作人員無需再上門抄表,人們用手機等智能設備,就可在線上看自家用電情況并完成用電繳費,而作為智能電網終端設備的智能電表,也得以快速推廣和應用,電表逐漸走向自動化、智能化、高效化。
智能電網建設下 智能電表設備需求旺盛
眾所周知,智能電表除了具備傳統電能表基本用電量的計量功能以外,為了適應智能電網和新能源的使用它還具有雙向多種費率計量功能、用戶端控制功能、多種數據傳輸模式的雙向數據通信功能、防竊電功能等智能化的功能,智能電表代表著未來節能型智能電網終用戶智能化終端的發展方向。
當前,電網智能化已成為當今一種不可逆轉的社會潮流。按照“十三五”規劃,2020年我國將全面進入“電網2.0”時代,實現智能電表100%覆蓋。
電網智能化建設智能電表設備少不了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電力行業受智能化強勁勢頭影響,加之自身存在的諸多難點痛點問題,電力行業在智慧變革的過程中引發了多方關注。其中,智能電表是智能電網的智能終端,在電力智能抄表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智能電網,是以通信信息平臺為支撐,包含電力系統的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各個環節、覆蓋所有電壓等級、實現“電力流、信息流、業務流”的高度一體化融合的現代電網,具備堅強可靠、經濟高效、清潔環保、透明開放、友好互動、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的特征。
智能電表作為智能電網建設、泛在物聯網建設的基礎設備,是高級量測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電表的安裝、使用有效推動了電量全自動采集和“多表合一”等,對改善公用事業行業的便利性、友好性發揮了積的促進作用。
據了解,電網規劃預計到2025 年接入終端設備將超過10 億只,到2030 年接入的終端設備數量將達到20 億只,整個泛在電力物聯網將成為接入設備的物聯網生態圈。由于智能電網的全面建設和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等促進因素,智能電表市場發展勢頭迅猛。
此外,智能電表需求增長,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電網從2009年開始安裝的智能電表已到輪換期,需逐年進行大面積輪換;其次,新增用戶的需求逐年增加,包括新增城鎮住宅的安裝需求,新增農村住宅安裝需求、新增工業用戶需求;再者,智能電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需求,智能電網下,使得智能電表設備需求旺盛,發展前景可期。那么,你知道智能電表的發展歷程嗎?一起來看看吧!
智能電表設備發展歷程
早期,國內安裝使用的電表都是從英國、德國、瑞士等進口得來。直到1978年,以上海為代表的各地才開始大量采用國產電表;
1990年之前,我國使用的是機械式電表,其具有計量有功電能及其他參數等功能,原理是電流通過線圈時產生磁場,從而使轉盤轉動;
1990年至2005年,我國開始使用普通電子式電表,其功能和機械式電表一樣,但采用數字式計量原理進行計量,計量精度更高;
2005年至2011年,預付費電表進入人們生活中,其增加了預付費控制功能,可以實現有條件供電控制,其是在電表中集成控制通斷電的繼電器,實現先收費、后用電的功能;
2011年至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智能電表進入千家萬戶,在功能上較之前,電表增加了通訊模塊,可以在電表和系統主站之間實現雙向通訊和數據傳輸,并可以接受主站發出的指令。
另外,早在2017年,電力行業就一直在謀求智能電表的升級和發展,電網提出過“雙芯”智能電表的研發。2019年開始,電網聯合各行業共同推動新一代智能電表研發、設計進程,預計將在2020年及其以后,國網新一代智能電表首批樣表在部分省級電網掛網運行及產品設計改進;在各省級電表擴大試用,再在部分省級電網批量進入市場應用。
從19世紀至今,電表已有超過100年的歷史。我國電表行業經歷了機械制電表、普通電子式電表、預付費電表以及現在基本全面普及的智能電表階段。從機械表到電子式電能表,再到智能電表,對于廣大用戶來說,智能電表取代機械表和電子式電能表,可以讓用戶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用電繳費,實時查看用電情況,了解電量剩余狀況,大的方便了群眾的生活。
結語:隨著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快速實施以及電能表輪換工作的開展,作為智能電網用電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電表和用電信息采集設備的需求將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持續增長,智能化是的,電網升級建設勢在必行,智能電表作為智能電網的終端設備,需求旺盛,相關企業可重點布局。
推薦閱讀:
3、智能水表價格